插花,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,承载着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。在插花艺术中,含蓄之美是东方插花风格的一大特色。本文将带领大家领略东方插花艺术的含蓄之美,探寻花与自然的和谐共鸣。
一、东方插花艺术的含蓄之美
1. 色彩的运用
东方插花艺术在色彩运用上讲究含蓄、典雅。与西方插花追求鲜艳色彩不同,东方插花更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协调。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所写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原野上草木的色彩变化,体现了东方插花艺术中色彩运用的含蓄之美。
2. 空间的处理
在空间处理上,东方插花艺术追求“意境”。如唐代诗人王维在《山居秋暝》中所描绘的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这种意境在插花艺术中得以体现,即在有限的空间内,通过花材的摆放和取舍,营造出一种宁静、淡泊的氛围。
3. 花材的选择
东方插花艺术在花材选择上注重自然、朴实。如宋代诗人陆游在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》中所写:“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”这种自然、朴实的花材选择,体现了东方插花艺术中含蓄之美的追求。
二、花与自然的和谐共鸣
1. 顺应自然
东方插花艺术强调顺应自然,将花与自然融为一体。如唐代诗人李白在《望庐山瀑布》中所写:“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这种自然景象在插花艺术中得到传承,使花与自然和谐共鸣。
2. 表现意境
东方插花艺术通过表现意境,传达出花与自然的和谐之美。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《登鹳雀楼》中所写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这种意境在插花艺术中得以体现,使花与自然和谐共鸣。
3. 艺术传承
东方插花艺术在传承过程中,不断汲取自然之美,使花与自然和谐共鸣。如宋代诗人苏轼在《题西林壁》中所写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这种艺术传承,使花与自然和谐共鸣。
东方插花艺术的含蓄之美,源于东方文化的底蕴。在追求花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中,东方插花艺术不断传承、发展。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,感受东方插花艺术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