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设施园艺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。设施园艺是一种利用人工环境,通过技术手段调节作物生长条件,实现周年生产、反季节生产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园艺生产方式。本文将从设施园艺的主要栽培方式入手,对各类栽培技术进行梳理,以期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。
一、设施园艺主要栽培方式
1. 塑料大棚栽培
塑料大棚栽培是设施园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栽培方式,具有保温、保湿、防病、防虫等优点。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初期,塑料大棚栽培得到了广泛应用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塑料大棚栽培技术不断改进,如薄膜材料、骨架结构、通风系统等。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,塑料大棚可分为普通大棚、保温大棚、遮阳大棚等。
2. 棚室栽培
棚室栽培是一种在塑料大棚的基础上,利用特殊材料构建的保温、保湿、防病、防虫环境,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。棚室栽培具有结构紧凑、空间利用率高、节能环保等特点。在我国,棚室栽培主要包括日光温室、连栋温室、玻璃温室等。其中,日光温室具有较好的节能性能,适用于北方地区。
3. 钢架结构栽培
钢架结构栽培是一种以钢架为主体,采用温室专用薄膜、保温材料等设施,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环境的栽培方式。钢架结构栽培具有强度高、耐久性好、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。在我国,钢架结构栽培主要用于草莓、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。
4. 智能化栽培
智能化栽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手段,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调控。智能化栽培主要包括智能温室、智能灌溉系统、智能施肥系统等。通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,智能调控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养分等,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。
5. 生物防治栽培
生物防治栽培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,具有环保、高效、可持续等优点。在我国,生物防治栽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(1)生物防治剂:利用微生物、昆虫、植物提取物等生物防治剂,抑制病虫害的发生。
(2)生物防治菌:利用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微生物,抑制病虫害的繁殖。
(3)生物防治植物:利用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,降低病虫害的发生。
设施园艺作为一种高效、可持续的园艺生产方式,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。本文对设施园艺的主要栽培方式进行了梳理,包括塑料大棚栽培、棚室栽培、钢架结构栽培、智能化栽培和生物防治栽培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设施园艺栽培技术将更加成熟,为我国园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